家常菜分類 - 拉下選擇

秋燥引起的皮膚癢?乾咳不停?中醫有妙招

 

面對夏秋之際的轉換,許多民眾深受皮膚乾癢、乾咳的問題所擾,紛至門診就醫。中醫部賴建銘醫師表示,秋分時節,天氣多變化,加上季節轉化成陰長陽消、晝夜溫差大,此時人體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冷熱刺激,一旦調節失當,就容易遭受病邪乘虛而入,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,而引發感冒等不適症狀。

肺部缺乏潤養調節功能易受影響

秋季在一年「生、長、化、收、藏」中處於「收」的階段,五行歸金,五氣中主氣為燥,在人體臟腑中屬肺。秋季燥氣當令,易使人罹患燥病,肺為嬌臟,燥邪易傷肺,肺失津液潤養,則宣發和肅降的調節功能會受到影響,導致乾咳少痰、口鼻乾燥等症狀發生;又肺外合皮毛,若肺失滋養,也會出現外部器官皮毛乾燥的症狀,如:皮膚乾燥、毛髮枯燥等。此外,肺與大腸相表裡,津液輸佈失常,亦會出現大便乾結的情況。

多食滋潤生津食材 搭配中藥服用效果更佳

賴建銘強調,秋季可多食一些滋潤、生津、養肺的食材,如:水梨、蘋果、水蜜桃、柿子、甘蔗、芝麻、木耳、愛玉、海帶、髮菜、昆布、秋葵、地瓜葉等,並盡量避免辛辣炸烤食物。

另外,民眾可根據體質使用中藥材搭配服用,如:沙參、麥門冬、玉竹、百合、知母、天門冬、黃精、西洋參等藥物。再加上「虛則補其母,實則瀉其子」,肺屬金、脾屬土,土生金,土為金之母,補土生金,滋陰養肺的同時,需要有強健的脾胃做後盾,故亦可多食山藥、蓮子、薏仁、大棗、栗子等固護脾胃的食材。

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助抑制秋燥症狀

賴建銘提醒,秋天起居養生很重要,宜早睡早起、適當戶外運動、早晚添加衣物、多喝開水補充津液、保持樂觀情及收斂神氣,使內心安寧,以防秋燥的症狀加重。(賴建銘-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)

 

秋燥:

  • 細分秋燥症狀: 將秋燥症狀分門別類,例如:肺燥、血燥、津液不足等,並針對不同症狀提供更精準的養生建議。
  • 介紹中醫理論: 簡單介紹一下中醫五行學說、臟腑理論等相關知識,讓讀者對秋燥的成因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  • 強調體質差異: 再次強調不同體質的人對秋燥的反應不同,應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養生方法。

 


 
food
用" 關鍵字" 搜尋 或 "按" >> |  滋補湯 | 簡易菜婦女 | 孕婦男士  |  兒童 | 海鮮粥粉麵飯 | 糖尿病 | 高血壓

>>> 推薦食譜

**免責聲明** 本網站所提供的食譜、健康資訊及相關內容,僅為讀者提供健康飲食概念及烹飪參考。 聲明:食譜內容可能因時間、食材產地、個人體質等因素而存在差異。本站不保證資訊的即時性、完整性及絕對準確性。

 

© 2025 www.FoodNo1.com 出版於@1999. 每一道菜肴都是對生活質感的追求和對健康生活的承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