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🥣海鮮粥是一道暖胃、滋補的港式或廣東式粥品,特別適合生病或天氣轉涼時享用。這道粥的關鍵在於粥底的綿滑和海鮮的極致新鮮。我們選用大蝦(草蝦/明蝦)和墨魚(魷魚/花枝)作為主料,搭配薑絲和高湯(上湯),將粥底熬煮至米粒「開花」狀態。海鮮在最後加入,確保口感鮮甜嫩滑,是家庭中高蛋白、易消化的暖心主食。
🧂 材料
主料:
- 白米(或隔夜飯):1/2 碗(約 100 克)
- 大蝦(草蝦/明蝦):6-8 隻(去殼,去腸泥)
- 墨魚/魷魚(花枝/中卷):1 條(切圈或切片)
- 鴻喜菇一包。
- 清水或高湯(上湯/雞湯):約 1.5 - 2 公升
副料:
- 薑絲:1 湯匙
- 蔥粒(蔥花):適量(裝飾用)
醃料(海鮮):
- 鹽:少量
- 米酒:少量
- 白胡椒粉:少許
調味料:
- 鹽:適量(按口味)
- 麻油(芝麻油):少許
註: 墨魚/魷魚(花枝/中卷),大蝦(草蝦/明蝦),高湯(上湯/雞湯),蔥粒(蔥花)。
🌿 材料益處與健怡概念
海鮮(蝦、墨魚)是優質的低脂蛋白質來源,有助於身體修復。粥品易於消化吸收,特別適合脾胃虛弱或病後調理者。薑絲則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,搭配海鮮可以中和寒性,符合中華養生原理。整體屬於高蛋白、低脂、溫和滋養的食物。
👨👩👧 食用人數建議
2 - 3 人份(作為主食)

🧑🍳 材料預備與調味
- 白米洗淨,用少量油和鹽醃製 10 分鐘(有助於米粒開花)。
- 蝦和墨魚(魷魚)用醃料抓勻,醃製 10 分鐘。
- 薑切絲,蔥切粒。
🍳 烹煮難度
初級烹飪
🕒 所需時間
- 預備時間:15 分鐘(含醃製)
- 烹調時間:45 分鐘 - 1 小時
- 總時間:約 1 小時 15 分鐘
🔥 烹調步驟
- 煮粥底: 將醃製好的白米和清水/高湯(比例約 1:15 至 1:20)放入鍋中,大火煮沸後轉最小火。
- 慢熬: 加入一半薑絲,蓋上蓋子,慢熬約 45 分鐘,直到米粒完全「開花」,粥體變得綿密濃稠,加入鴻喜菇煮5分鐘。期間需偶爾攪拌,避免黏底。
- 加入海鮮: 粥底煮好後,轉中大火,加入剩餘的薑絲。將醃好的蝦和墨魚(魷魚)片一次性滑入粥中。
- 滑熟: 煮約 2-3 分鐘,直到海鮮剛好熟透,蝦身變紅彎曲,墨魚片變白捲曲。
- 調味上桌: 加入鹽和麻油(芝麻油)調味。盛入碗中,撒上大量蔥粒(蔥花),趁熱享用。

⏲️ 火喉時間掌握
熬粥底時,必須使用最小火,避免粥水溢出。海鮮必須在粥底熬好後才加入,並且煮的時間要極短(約 2-3 分鐘),這是確保海鮮口感嫩滑、不變韌的關鍵。加入海鮮後,無需長時間沸騰。
🧂 烹飪技巧
- 米粒開花: 煮粥前用少量油和鹽醃米,有助於縮短煮粥時間,並使米粒更易「開花」,粥底更加綿密。
- 海鮮去腥: 煮粥前加入少量薑絲一同熬煮,可為粥底打下清新的底味,同時減少海鮮的腥味。
- 增鮮提味: 在粥煮好後,關火前加入少許麻油(芝麻油)和白胡椒粉,能極大提升粥品的香氣和暖胃感。
📚 廚房小百科
「開花粥」是廣東粥的精髓。與一般稀飯不同,開花粥是指米粒被長時間熬煮至完全散開、與水融合,形成一種極其綿密、順滑的質地。這是透過在煮粥時加入少量油和鹽醃製米粒,並長時間慢熬達成的效果。這種粥底非常適合搭配海鮮、肉類或皮蛋瘦肉等重口味食材。
🩺 健怡一點通
海鮮粥富含水分,熱量不高,且蛋白質含量豐富。煮粥時盡量使用清淡的高湯或清水,避免額外油脂。粥品性質溫和,是適合一家大小的健康滋補主食。
📊 營養成分參考表
| 營養成分 | 估算值(每人份) |
|---|---|
| 蛋白質 | 約 20-25 克 |
| 碳水化合物 | 約 40-50 克 |
| 膳食纖維 | 適量 |
| 脂肪 | 約 3-5 克 |
🔍 卡路里估算
整體估算:約 500 - 650 千卡(整道菜,2-3人份)
👨👩👧 適合人群與場合
適合所有家庭成員,尤其適合長者、兒童及身體不適者。是秋冬季節或早餐時的首選溫和主食。
🎨 擺盤建議
使用白色或淺色的圓形深碗,能突出粥底的綿密感和鮮蝦的紅亮色澤。將粥盛入碗中後,將鮮蝦和墨魚(魷魚)均勻鋪在表面,最後撒上蔥粒(蔥花)和少許白胡椒粉,增加視覺和香氣。
🌟 吸引力評分
4.6/5 分
評語:粥底綿密,海鮮鮮甜嫩滑。蝦和墨魚的豐富搭配使這道粥品在視覺和味覺上都極具吸引力,是經典的滋補美味。
✨ 食譜亮點與專業評語 ✨
| 重點提示 | 專業分析 |
|---|---|
| 烹調模式 | 採用長時間慢熬的廣東「開花粥」技法,確保粥底極致綿密順滑,利於消化吸收。 |
| 風味與養生 | 海鮮提供高蛋白,薑絲和麻油(芝麻油)溫暖滋補,是符合中華養生原理的溫和主食。 |
| 實用價值 | 口感清淡、易於消化,特別適合長者、兒童及病後調理,是家庭常備的暖胃粥品。 |



🔔FoodNo1.com 會員服務已啟動!🎉推出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