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央多士 ( 東南亞風味 )
📜咖央多士(Kaya Toast),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非常經典且受歡迎的早餐或下午茶點心。它以烤至金黃酥脆的薄片多士(吐司) 為基底,塗抹上香甜濃郁的咖央醬 ( Kaya,一種以椰奶、雞蛋和糖製成的椰子醬),再夾入一片冰涼的牛油…
🐟澳洲的烏頭魚夠大條、肉質厚實,而且養殖環境水質佳,基本上不帶泥味。這道菜配搭普寧豆醬、蒜蓉與白醋的簡單蒸法,突顯出魚的原味,非常適合夏天清爽的一餐。
2–3 人
初級
魚眼爆出、魚身略彎即為熟透。勿過熟以免肉質變硬。
選用無添加豆醬或自家調製低鹽版本,更健康。
項目 | 每人份量 |
---|---|
熱量 | 約 220 kcal |
蛋白質 | 25 克 |
脂肪 | 10 克 |
碳水化合物 | 2 克 |
鈉 | 550 毫克(視豆醬而定) |
約 450–500 kcal(整條魚)
魚身擺正中,兩邊放上青蔥絲與辣椒絲裝飾,加上一點金黃熱油點綴。
🌟🌟🌟🌟⭐(4.9 / 5)
評語:融合潮州正宗做法+普寧豆醬蘸汁,步驟詳細,照做即成功,無得彈!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🌿 1 茶匙蒜蓉 + 2 茶匙生抽 + 1 茶匙魚露 + 幾滴檸檬汁 + 少許砂糖
→ 拌勻後蒸魚前或蒸後淋上
材料 | 份量 |
---|---|
黃豆醬(李錦記或淘大) | 1.5 湯匙 |
蒜蓉 | 1 茶匙 |
花生碎(可選) | 1 茶匙 |
米酒 or 白醋 | 幾滴提酸味 |
糖 | 1/3 茶匙(調和鹹味) |
麻油 | 幾滴(香味) |
▶ 將全部拌勻,炒香或拌後即用。口感鹹香、略有酸味,非常近似潮州蘸料風味。
蒜蓉 + 白醋 + 鹹檸檬汁 + 糖 + 魚露(少量)→ 口味像泰式魚露但更潮汕風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泥味(又叫土腥味)並唔係魚本身有,而係來自以下 3 種因素:
因素 | 解釋 |
---|---|
🧪 生活水域 | 在河口/鹹淡水交界生活的烏頭,經常攝取帶有腐殖質(泥沙微生物)嘅水,會吸入魚肉中。 |
🐟 飼料與養殖密度 | 養殖池如果清潔度唔夠(特別係東南亞或內地部分地區),泥味會積聚魚身。 |
🧬 魚種品系差異 | 有啲品種本身代謝慢,較容易累積腥味物質。澳洲烏頭屬較純淨海水品種,代謝好,較少泥味。 |
原因 | 說明 |
---|---|
🌊 純海水養殖或天然海洋捕撈 | 澳洲地區水質乾淨、鹽度穩定,魚類唔需要適應鹹淡交界。 |
🧑🌾 飼料管控與養殖密度低 | 澳洲有嚴格的海產養殖規範,飼料乾淨、唔易積味。 |
❌ 無需「過泥塘 / 脫腥養水」過程 | 香港或台灣嘅烏頭好多時養喺泥塘,出貨前要「清養」2–3天先去泥味。澳洲則基本唔使。 |
香港本地或內地養殖的烏頭魚,有時因水質不佳或飼養環境底泥過重,導致魚肉帶泥味。泥味主要來源是魚體表皮與腸道中積存的地衣藻類物質。處理時可注意以下幾點減味:
這是家庭煮飯人最想知的實用小技巧 ✅:
🔺 註:千萬唔好用檸檬過量醃魚,會「煮死」魚肉,變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