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d
煲湯常識指南
這是煲湯成功的第一步,處理得好能有效去除雜質和腥味。
- 肉類:豬𦟌、排骨、雞肉等需先「汆燙」。將肉塊放入冷水鍋中,開火煮滾。當水面出現浮沫和雜質時,即可撈出肉塊,用溫水沖洗乾淨。此步驟能去除肉類的血水和腥味。
- 乾貨:南北杏、蜜棗、螺片、乾鮑魚等,應先用溫水浸泡。浸泡時間長短視材料而定,一般約 15 至 30 分鐘,直到變軟。浸泡後的水可以保留,過濾雜質後加入湯中,增加風味。
- 藥材:黨參、黃芪、玉竹等應簡單沖洗即可,不宜長時間浸泡,以免藥效流失。
材料放入的先後次序
掌握好這個順序,能讓湯頭味道更平衡,食材也能發揮最佳功效。
- 先入鍋:肉類、硬質根莖類(如紅蘿蔔、玉米、蓮藕)和需長時間熬煮的乾貨(如乾鮑魚、螺片)應最先放入,因為它們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出味和軟爛。
- 中途放入:藥材(如黨參、黃芪)、較軟的乾貨(如紅棗、蜜棗、無花果)可在大火煮滾後轉小火時放入。
- 後入鍋:新鮮蔬菜(如冬瓜、雪梨)、不耐煮的材料(如枸杞子、百合)應在湯水煲好前 15 至 20 分鐘才加入,以免過度軟爛或影響其營養價值。
湯水的時間控制
煲湯時間長短決定了湯頭的濃度和營養釋放。
- 老火湯:需要長時間熬煮,通常為 2 至 3 小時或更長。適合用於滋補、養生,能充分將食材的精華和藥效溶於湯中。例如:各種豬骨湯、老鴨湯、乾鮑魚湯等。
- 滾湯:烹煮時間短,通常 15 至 20 分鐘即可完成。這類湯的特點是清淡、快捷,適合日常飲用。例如:番茄雞蛋湯、紫菜蛋花湯、腐竹白果湯等。
煲湯常見問答
Q:煲湯一定要用瓦煲嗎?
A: 傳統上用瓦煲,因為它的傳熱慢、散熱均勻,能讓食材的風味更穩定地釋出。不過,現代的砂鍋、不鏽鋼鍋甚至壓力鍋也都能達到很好的效果,只需注意火候控制。
Q:什麼時候加鹽最好?
A: 在湯水煲好後,關火前才加入鹽。如果太早加鹽,會使肉類中的水分流失,影響肉質,同時也會讓湯頭味道變差。
Q:可以用壓力鍋煲湯嗎?
A: 可以。壓力鍋能大幅縮短烹煮時間,通常只需 30 至 45 分鐘,就能達到長時間煲煮的效果。但要注意,由於高壓烹煮,某些藥材的性質可能會改變,因此建議搭配其他鍋具使用。
你的專屬「煲湯圖書館」已上線!這個收費專區會為你提供如何從四季養生到對症調理,三大類別 (專業養生湯、時令住家湯、煲湯材料庫),的湯水秘訣都在這裡。
![]() 9 月 1 日起開始收費,現在免費試用 🎁! 讓你輸入食材即可獲得專屬食譜靈感,輕鬆解決「今日煮乜」的煩惱。 |